<sup id="2u8k2"><s id="2u8k2"></s></sup>
  • <noscript id="2u8k2"></noscript>
  • <source id="2u8k2"><menu id="2u8k2"></menu></source>
  • 謝謝您!歡迎光臨我們的官網網站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English
    技術交流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創新 >> 技術交流
    為資質管理注入“源頭活水”
    發布時間:2017-07-17
    來源:江西省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量:

    為資質管理注入“源頭活水”

     ——住建部《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解讀

     

        激發市場活力;
        突出個人能力;
        破除行業阻力。
        2016年是建筑行業改革不斷深化,活力逐步增強的一年。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的重磅文件頻出:7月
    25日住建部發布《關于征求調整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意見的函》(建市施函〔2016〕86號),10月14日住建部又發布了《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建市〔2016〕226號,下稱226號文)。226號文雖然文字不多,僅有600余字,但是通知內容分量頗重,而且實施效果立竿見影。那么,從建筑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226號文會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呢?
    激發市場活力
        幾十年來,在市場準入方面,我國一直實行的是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政府根據分級指標核實企業資質等級
    ,企業在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內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政府將建筑業企業劃分為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三個序列,每個序列又劃分成不同的資質等級。如2001年實施的資質等級標準將施工總承包企業分為三級、二級、一級和特級企業;按照不同的專業序列又劃分為房屋建筑、公路、鐵路、港口與航道、水利水電、電力等十二個類別。專業劃分帶有按行政部門劃分的痕跡。而且過細的專業劃分,限制了企業的活動空間,降低了市場選擇的靈活性。同種資質的企業只能在同類業務范圍內進行競爭,發展空間不能自由擴展,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在整個建筑市場上自由選擇,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活力和發展動力,不利于企業跨行 業發展和行業結構的調整。受專業市場資質標準的制約,許多高資質企業只能在房屋建筑等中小型工程項目市場中與較低資質的企業搶奪工程,難以發揮大型施工企業所具有的工程總承包能力和綜合優勢,另一方面也加劇了企業之間的低水平競爭。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一個高效率的行業壁壘應該主要依靠其間企業的激烈競爭建立起來,即以市場力
    量本身來調控企業的進入門檻。但政府主導的管理模式由于企業升級限制很多,使得已經進入高資質等級的企業因為缺乏競爭而增加了企業惰性,企業管理和技術增長也變得不那么重要,單純靠出賣資質來維持生計成為一些高資質企業方便的選擇,一些新企業和小企業,雖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實力,卻由于政府資質管理的限制,缺乏了必要的發展空間。
        在市場經濟體質下,資質管理最為核心的內容是動態管理,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規定進行管理,該
    升級的企業應該升級,該降級的企業應該降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的升級和降級都比較難。在資質管理工作中,管理措施不到位,一些企業達不到相應的資質管理等級標準,難以體現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同時也抑制了市場競爭。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轉型升級的成功與否,社會活力能否真正釋放是重要的影晌
    因子,而社會活力的釋放,就必須要去除不必要的監管,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如果取消企業資質與建造師掛鉤,就會淘汰過去僅靠賣資質來生存的“落后產能”為了效率、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特別是這類新設企業吸引人才、取得資質、迅速進入市場提供政策環境。 此次226號文順應了國家的簡政放權,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市場的健康發展,充分競爭。十八大明確提出要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按照建筑業的改革方向,在不久的將來,建筑行業將取消建筑企業分級資質。企業維護資質的成本降低,企業資質掛靠將減少,有實力的建造師可以自己申請資質,建筑企業合伙制將逐步取代建造師掛靠行為。如此,建筑企業數量會大幅增加,市場將釋放更大的空間,行業競爭將會更加充分,對行業管理和技術人才的素質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突出個人能力
        當前的建筑市場環境下,資質是每個建筑企業最大的資源、最響的品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資質是建筑
    企業從資本、人員、設備、業績等方面得到政府認定的準入資格,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因為資質的申請、升級需要考核專業人才的數量,專業人才的認定又是靠各種各樣的證書。因為市場的需要,就產生了證書掛靠的問題。在行業內有一批人專門以考證為生,他們不在企業上班、不在企業干事,甚至連施工現場都不熟悉、不了解,但是卻依靠證書掛靠取得不菲的收入。比如在剛實行注冊制度時,一名注冊建造師掛靠三年的收入能達到30萬元,而注冊設備工程師、注冊電氣工程師、注冊結構師掛靠一年的收入能達到50萬元甚至更高。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巨額利益的引誘下,大家一窩蜂地拼命考證、掛靠也就不足為怪了。甚至有些實力強大的建筑企業,自己的員工考取證書后也不注冊到本單位,而是千方百計地注冊到外面單位去,拿著兩份收入。企業資質標準把執業人員數量作為企業資質升級的重要條件之一,導致執業人員出借、掛靠證書現象十分普遍,加上企業資質評審的人為因素比較多,影響了企業資質管理的公正性。
        隨著226號文的出臺,淡化企業資質管理,強化個人資質管理將會加速推進。而將來的競爭從資質的競爭
    轉變成人才的競爭,其本質就是持證執業人才的競爭。此次政策的調整,將改變注重企業資質的做法,而更加注重對工程項目本身的監管,資質在市場中作用減小。尤其是動態資質核查的全面實行,將真正落實“五方主體終身責任制”。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項目負責人要終身對工程質量負相應責任。取消建筑企業建造師指標的要求,使證書掛靠無處生存,真正有能力、有資格的建造師愈加受重視,建造師個人的能力將更加凸顯。一些有實際施工經驗積累,有實在工程業績積淀的優秀建造人才,將得到更大的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新規將會成為他們自我能力的證明和事業發展的強大助力器,促使“純奔掛靠”人群減少,同時也會促進“證明自己”“助推事業””候任項目經理”等有夢想、有追求的建筑從業人員繼續努力為之奮斗。同時,建立個人執業資格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促使通過資格考試保證關鍵崗位的人員具備必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執業人員在工程建設中的權力、義務和法律責任也將得到強化,對提高工程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破除行業阻力
        當前,我國建筑業實行資質管理確實存在很多弊端,企業資質與企業的注冊資本(凈資產)、建造師等人
    才數量、技術裝備、企業業績等幾項指標掛鉤是必要且無奈之舉,因為住建部系統目前能真正核實的,只有企業的注冊資本、建造師等人才數量、技術裝備采購發票、企業業績證明文件等指標,其他指標企業都可以通過造假來滿足要求而住建部系統又無從查實或查實成本太高、周期太長?,F在,隨著四庫一平臺的橫向互聯、縱向互通,住建部已具備僅通過考核企業業績與信譽來反推企業的實力來決定企業的資質等級。
        因此,226號文的發布,強化了對企業的業績核查力度,取消建造師數量與企業資質直接掛鉤,既能基本
    堵住掛靠的漏洞,又迎合簡政放權和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的國策,還對建造師真實需求起到撥亂反正,可以有力破除建筑行業發展的阻力。首先,非最低資質的企業,如二級、一級和特級資質企業,因不需要建造師等人員的費用,像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僅人員掛證成本會直接節省上百萬。其次,項目部用人成本,可能會出現先降低后走高的趨勢,降低是因為證書供給量會增加,項目掛證的情況從客觀角度來說或將還會存在一段時間,所以掛項目證書價格會在短時間內走低,降低企業一部分支出。若主管部門監管力度加大,再加上2017年底全國社保聯網,項目掛證也必將走上末路,若一個項目一個證,每個項目真正持 證上崗且履職到位,持證項目經理必然緊缺,施工企業和工程項目部用人成本也必將提高。第三,《通知》中提高了資質標準中關于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二級的企業工程業績的要求,同時,業績都將來自于“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發布平臺”,從一定程度也將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二級資質的申請難度??偟膩碚f,掛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存在一段時間,但隨著主管部門的嚴管和2017年社保系統的全國聯網,掛證基本上將失去生存空間,建筑市場必將“人證合一”。
        2016年11月10日,住建部公示了226號文實施后的首次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查意見。從公示的內容來看,
    在資質申請項中“不同意”的意見高達80%,“不同意”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業績問題”。雖然取消了建造師等人員要求,但是申報資質的難度卻提高了,主要原因就是現在資質審查更注重對業績的審查。根據226號文件要求,對申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一級資質的企業,未進入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發布平臺的企業業績,不作為有效業績認定。企業業績上網之后,作假的可能性為零。
        總之,資質改革對建筑業企業影響極大,建筑業企業應該在認真研討《通知》的基礎上,順應形勢,調整
    發展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應根據國家和資質管理部門的行政指導,重視資質建設,搞好資質建設。同時,建筑企業資質管理體系應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根據中國國情并參考國際資質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制訂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尊重經濟發展規律,整合地區優勢,引導建筑施工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江西省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009版權所有 贛ICP備18002566號-1 贛公網安備 36012102000286號
    地 址:江西省南昌縣江西千億建筑科技產業園32號
    服務熱線: 0791-86829368 聯系單位:江西省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 珠峰科技 網絡安全網 互聯聯盟
    江水建設公眾號
    日韩免费性爱视频,国产一级久久久免费看,国产在线国语对白,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