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上海作為競爭較激烈的國際學校市場,也是投資者們較看重的區(qū)域,在于上海的國際教育影響力會輻射到。目前,與傳統學校相比,上海的好的國際教育資源多集中在徐匯、長寧、閔行、浦東和楊浦幾個區(qū),其他區(qū)的國際學校都較少,且多為近兩三年來新開設的學校。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梳理了上海全部105所國際學校供大家參考。
上??档码p語實驗學校由于黃浦區(qū)委和區(qū)政府的鼎力支持,在黃浦區(qū)獲得辦學場地,讓人驚嘆不已。不過,早在1912年,美國領事館就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迄今可考的較早的國際學校-上海美國學校,雖一度中斷數十年,卻依然傳承至今。
90年代中期,德國學校、法國學校、新加坡國際學校、耀中國際學校等眾多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設立,依然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就學需求,于是上海中學國際部、復旦附中國際部、進才中學國際部等公立中學也設立只招收外國護照持有者的校中校。
21世紀初的幾年,是中國公私立國際學校嶄露頭角的幾年,耀華、領科、尚德、世外等學校為上海國際學校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程度承擔了“黃埔軍校”的角色,目前上海的各個國際學校里都有從這些學校出來的先驅們擔任著重要職務。
2012年至今,國際學校在上海雖歷經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普通高中國際課程試點工作的通知(滬教委基〔2013〕37號)及2016的上海市國際課程政策緊急會議的規(guī)范和約束,卻依然成井噴狀態(tài),并將每年增加數所。據頂思了解,嘉定世外,人大附中上海分校、托馬斯實驗學校等都將在2018年開學。
上海擁有較多的21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也顯示出其中國第一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對外籍人士的吸引力不是蓋的。
而公立學校在上海自2013年后只剩下10所,除幾所附中有大學撐腰外(交大附中、復旦附中、華二等),格致本部、大同中學、市西中學等都限于政策及規(guī)模,將來難有大作為。
民辦雙語學?;诖髣荩谏虾盗枯^多整體也較好的。#p#副標題#e#
上海同時也有較復雜的國際學校分類,除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公立學校國際部和民辦/雙語學校外,還充斥著大量的大學學院(如上外賢達、上外立泰、交大A Level等)、進修學院/校(如領科、光華、耀華等)。
與商業(yè)企業(yè)不同,學校的品牌名稱需要與辦學資質保持一致(較多只能采用縮寫),有過10所只打品牌但無法考證辦學資質的學校,讓家長和學生大叫分不清。也讓我們的統計難以取舍。
上海還有較多的IB學校(26所,不含3所幼兒園),第一所IB全項目的學校(西華國際學校),且近年新開的學校多選擇IB作為主要課程,可以預設,到2020年上海的IB學校數量將過50所。
AP和美高借美國留學的東風越開越多,但因美高無統一標準,難以預計將來會發(fā)展到什么方向。
A Level在上海由于領科與上海師范大學的合作而盛極一時,但2013年受教委政策重創(chuàng)后,整體發(fā)展速度較慢。但多數IB學校自然選擇GCSE/IGCSE作為IB的銜接課程。另外,隨著更多英式學校進駐上海,A Level有望穩(wěn)步增長。
此外,中加班(10所)、GAC(6所)、澳洲課程等在不同學校開設。
小初階段,各國際學校一般開設IB,劍橋體系,英國Key Stage,美國Common Core等,但因為教委政策,學校不得整建制引入國際課程,這些課程都是附加在課程之上,可稱為“課程+”。
外籍子女學校大多開設K12課程,而公立學校國際班則是清一色高中段課程。早期的民辦雙語學校也是從高中階段嘗試國際課程,所以整體上有九成的學校都開設高中階段的國際課程。
雖然新的民促法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不得盈利,但新開設的學校在場地允許的情況下大多選擇開設K12一貫制,這是基于小初階段急劇增長的就學需求,以及水漲船高的高額學費。兩三年前想在上海找一家好的民辦雙語學校,基本都是難進的。而這兩三年間新設的大量小初學校,則多少解決了市場對高端雙語學校的需求,如世外(青浦+金山)、萬科雙語(浦西+浦東)、赫德雙語、華師雙語、諾德安達雙語、華二紫竹雙語等。
傳統國際學校學費較低,如世外、平和等學校,公立學校因為政策原因,只能收取2000的基本學費,其他由財政補貼。而新開設的國際學校則由于成本高昂且大多走高大上路線,學費水漲船高。
其中有些學校的學校的學費處于第一集團,如包玉剛實驗學校、耀華臨港學校等。